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
我愿意相信王石
买万科A源自于相信万科,相信万科源自于欣赏王石。
记得最开始认识王石还是那次攀登喜马拉雅山,由于天气原因登山队要放弃,大家都接受,唯独王石不同意,电视上看着他和领队吵,当时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自私,只想着自己成功却不顾团队的生命安危。。。。。。
事后断断续续听到王石的消息,了解这个人,慢慢的发现这个人是有时有些较真,有些理想化。但是他是一个有梦的人。
遂对万科情有独钟,也对万科A有买进之意。无奈当时股市太高,自己又颇为胆小,死活没有尝试。后时至大地震之后,王石在博客上爆出惊人之语,万科A应声暴跌,才有动手之机。不过无奈涉世未深,对股市的风险体验不足,最终还是入手太早了。
蝇头小利不足为挂,倒是买入万科A后对万科的动向了解的更清晰些。应该说万科烦了很多的错误,王石有时候也颇有点心直口快,这是难免的。但惊喜的看到万科和王石都很善于改正自己。而且王石是一个用心的人,他善于洞察环境,善于因势而为,在全国开发商都反对降价之时,自己率先降价,增加现金流。
其实外界关于房地产降价与否的争论都是假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当一个企业不看自己的市场,两眼盯着政府官员的脸色时,我觉得这样的企业就是悲哀。生是拍贪官,死是因贪官。这样做企业和做一只在主人旁边摇尾巴的狗有什么区别?这样做企业,会不会死前回忆的时候误认为自己一辈子在做狗呢?
当然,最后成功的不见得就是王石。我投资的万科A也不是地产股中业绩最好的。绿景地产比万科A好的多,即便是今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也高达50%。可是绿景地产我不敢进入,没办法,胆太小。万科A我会抱着,能力有限,但我的行为代表了我的态度。
无意间读到一篇博文,谈到最近王石销声匿迹之事,才猛然间发现王石其实销声匿迹已经很久。这个酷爱旅游的老总又不知道跑到那里去拥抱大自然了。突然也有一种很想销声匿迹的感觉,觉得自己目前的生活太浮躁,在这样的一个城市中似乎总是无法静下来做点事情。工作中,生活中,电视上,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想到的,都是如何花哨,如何爽,如何high。但是怎么感觉在这一切都过后,甚至连嘴角都不会轻轻上扬一下呢?
想学王石,也去亲近大自然一会。之前选择旅游的地点都是以风景名胜,旅游胜地为目标。现在才知道离王石差距多大。据说他耶路撒冷,那个地方在我印象中就是一个打仗的地方,可见王石的选择。博文的作者也谈起自己事业的瓶颈,说朋友建议自己去一趟西藏。想想自己也总是觉得空虚,迷茫,甚至越来越有点愤青,总是感觉生活的艰辛与不平等。是不是真的到了该去走一走的时候?可是咱没有王石那么有钱,去哪里呢?
问题待续,不过看好万科A,相信王石还会继续。或许,我又错了,又有什么要紧的呢。哈哈。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转帖)工程建设黑幕有多大:1600万工程款500万行贿
一个总额1600万元的工程,居然有500万元用于行贿,如果不是因为案发,恐怕很少有人会相信。11月11日,杭州城投建设有限公司前期部副经理陈静涉嫌受贿一案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这一工程背后的黑色交易也随之浮出水面。
去年10月,因杭州蒋村新区建设,一批原住民自行栽种的柿树需要迁移,陈静负责该项工程。之后,陈之前认识的杭州一名叫“赛石”的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郭某对此表示出很大兴趣。随后,在郭和陈的共同运作下,“赛石”公司获得了蒋村新区柿树迁移工程的一个标段,中标价格为1668万余元。
两个月后,陈静先后四次从这家工程公司收到了500万元现金。今年7月11日,因涉嫌受贿,陈静被司法机关刑事拘留,随后被依法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指控,陈静在管理杭州市西湖区蒋村新区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等代建工程的前期工作中,利用负责经办工程前期报批、招投标等工作的职务便利,在编制工程招标文件、概算、审核、询价、评标等招投标环节上,为承接西湖区蒋村新区柿树迁移工程的这家绿化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郭某谋取利益。陈静的做法还包括有意抬高工程总投资核算金额。
据了解,杭州市蒋村柿树迁移工程共涉及的柿树有1628棵,这些柿树树龄大多在30年到50年之间,也有百年老柿树。迁移后的柿树分布在文一路两侧、文二路北侧、余杭塘路绿化区块内,成为杭城的新景观树。
陈静供认,在计算每棵柿树的迁移成本时,其故意让专家们去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察看。所以,原本迁移一棵柿树只需要三五千块钱,在其编制的招标文件里被抬高到一万元。
据了解,今年35岁的陈静,祖籍山东,出生在吉林。受贿后,陈静用其中的80万元注册了一家公司,买了一套200多万元的房子和一辆22万元的别克车。案发后,其中425万元被追回。
一项工程,竟然有三分之一的资金可以用来行贿,这起案件固然有不法分子的勾结,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有关人士认为,工程价格标准的确定、招投标的过程、工程监督和验收等应该在法定的范围内更进一步公开、透明,使一项工程的价格形成体系,既接受专业部门的监督,又接受社会的监督,以最大限度减少诱发腐败的经济因素。
法庭将择日宣判。
【coofucoo】国家又要拨款了,这次血本,4万亿,问题是计划执行下去,又有多少落在了老百姓头上,多少给了贪官呢?这事儿,我看悬。
2008年10月23日星期四
房地产真的不行了?
今天央视一个节目提醒了我。该节目说房地产企业毛利率在40%左右,而以往认为比较赚钱的中石油,毛利率也不过15%。所以我赶紧登录股票软件,查看一下我收藏的4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的典型公司的财务状况。别说,还挺有意思。
房地产企业的毛利率是非常高的,确实都在40%左右。而且毛利率成逐年增多之势。但是反观他们的净利率,也基本处于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是今年的净利率都有大幅降低。猜测这是由于去年良好的房地产疯涨趋势让房地产商过分乐观未来走势,导致投资过大,从而降低了今年的净利率。所以今年如果继续加量齐跌,中国很可能爆发比美国更大的房产危机。很多地产商可能过不了冬。所以政府要救市。
但是,这个事情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就像美国次贷危机,某些掌握资源的剥削者利用手中的资源获得权力,在市场上兴风作浪,过分炒作,从而导致危机爆发。市场繁荣之时这些剥削者转了一个盆满钵满,但是市场下跌的时候却再次要求被剥削者进行偿还。这是一种变相剥削的行为。这种行为如果政府容忍,势必会造成更大的经济危机。
如下是财务报表摘录:
招商地产: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2008-09-30│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销售毛利率(%) │ 42.10│ 47.00│ 37.67│ 27.41│
│净资产收益率(%) │ 4.7300│ 14.6500│ 13.0900│ 11.1700│
保利地产: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2008-06-30│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销售毛利率(%) │ 46.90│ 38.50│ 35.82│ 42.56│
│净资产收益率(%) │ 8.0300│ 12.4900│ 18.1600│ 42.8100│
万科A: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2008-06-30│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销售毛利率(%) │ 41.05│ 41.99│ 36.15│ 34.79│
│净资产收益率(%) │ 6.8700│ 16.5500│ 14.4800│ 16.2500│
绿景地产: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2008-09-30│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销售毛利率(%) │ 55.29│ 39.26│ 38.70│ 41.75│
│净资产收益率(%) │ 30.5600│ 2.2100│ 1.2800│ 2.1300│
中国石油: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2008-06-30│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销售毛利率(%) │ 34.25│ 41.67│ 47.37│ 49.91│
│净资产收益率(%) │ 6.9500│ 19.9000│ 25.0000│ 26.9740│
招商银行: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2008-06-30│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主营业务利润率(%) │ --│ 51.06│ 40.33│ 22.84│
│净资产收益率(%) │ 34.1800│ 22.4200│ 12.8800│ 14.5700│
青岛海尔: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2008-06-30│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销售毛利率(%) │ 24.65│ 19.01│ 16.08│ 11.76│
│净资产收益率(%) │ 8.3400│ 10.2000│ 5.4300│ 4.2700│
中国联通: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2008-06-30│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销售毛利率(%) │ 39.68│ 38.81│ 38.77│ 47.93│
│净资产收益率(%) │ 4.7100│ 10.4000│ 7.2000│ 6.0000│
中国平安: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2008-06-30│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主营业务利润率(%) │ 10.03│ 10.39│ 7.15│ 5.67│
│净资产收益率(%) │ 8.8000│ 14.1000│ 16.3200│ 10.2000│
招商银行:
│利润构成与盈利能力 │2008-06-30│2007-12-31│2006-12-31│2005-12-31│
│主营业务利润率(%) │ --│ 51.06│ 40.33│ 22.84│
│净资产收益率(%) │ 34.1800│ 22.4200│ 12.8800│ 14.5700│
2008年9月20日星期六
美国次贷危机之通俗演义
大约从10年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牛贷款公司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阿牛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公司的董事长——阿牛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于是阿牛找到美国经济界的带头大哥——投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主儿(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鼓捣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里面骗吃骗喝的主儿,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风险没?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搞吧!于是经济学家、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老三样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4和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行三寸不烂“金”舌,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8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
于是投行找到了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小意思!于是凭借着老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CDO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息差对冲基金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这样一来就如同阿牛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牛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行,到各个银行,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CDO风险太高,才扔给对冲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一个劲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这就好像“老黑”家里有馊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把,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老黑”这下可蒙了,难道馊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还能老实?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CDO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10倍的贷款,然后继续追着投行买普通CDO。嘿,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CDO都归我们的!!!投行心里那个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对冲基金之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 (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不是都觉得原来的CDO风险高吗,那我投保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金,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CDO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干了!
对冲基金想,不错啊,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干了!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CDS也卖火了!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CDS的创新产品!我们假设CDS已经为我们带来了50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三毛”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CDS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50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发规模500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1元面值买入的基金,亏到0.90元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评级机构看到这个天才设想,简直是毫不犹豫:给予AAA评级!
结果这个“三毛”可卖疯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发规模是原定的500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简直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50亿元却没有变。如果现有规模5000亿元,那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低于0.99元时,你不会亏钱了。
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阿牛贷款公司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2007年3月15日星期四
CIM、WBEM要Web Service化么?
CIM、WBEM要Web Service化么?
其实我的需求很简单,就是要让PHP能够和C/C++通讯。
RPC?是的,当然要有。但是我们也期望有一个好的设计,就比如Java RMI那样的,可以将我们的开发成本降到最低。
跨语言嘛,很容易就想到了XML。XMLRPC试过了,简单轻便,但是设计上的能力稍微差点。SOAP好些,WSDL正好加强了设计,可以完全实现类似RMI的模式。模式的名字叫什么?Proxy?
可是我也知道WBEM能够完成同样的功能,但是去不了解他是具体实现的。想要通过Web访问,肯定要有一个协议吧?于是幻想WBEM的解决办法,也许一切都已经实现了,也许和SOAP差不多。
花了三天看CIM、WBEM和SMI,终于搞清楚了,大失所望。。。。。。
CIM定义了一个对象的角色和模样,你将你自己的设备包装成这个模样,你就是符合标准的了,可以被管理。
WBEM使CIM可以应用起来。通过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WBEM工具可以发现CIM服务端。通过CIM-XML,WBEM工具可以向CIM服务端发送标准的请求,并且按照CIM的标准操作服务端对象,从而执行某项管理职能。
看到了吧,就是这个CIM-XML,它替代了XMLRPC和SOAP的位置,负责将客户端的动作转换为具体的向服务器端的请求。简单的说呢,就是一系列的Web Service接口。只不过不同的地方是,CIM又定义了这些接口的使用方式,使得即使你对这些接口完全一无所知,也没有WSDL,就可以使用这些接口,因为他们都是符合CIM标准的。
问题是CIM-XML既不是XMLRPC,也不是SOAP,很难知道DMTF当初为何要重新发明轮子,也不知道究竟是CIM-XML早还是SOAP或者XMLRPC早。在我看来,如果他们能够统一,该多好。。。。。。
现在就面临一个选择,究竟是SOAP呢?还是CIM-XML?CIM-XML到底有多少前途呢?
现在怀疑WBEM有废弃CIM-XML,向Web Service转移的可能,因为我发现了这么两个事实:
其一,WBEM最新产生了一个名为WS-Management的标准。WS即为Web Service的简称。我没有仔细看这么一个标准,因为其中满是技术细节,我现在还不需要了解。但是这两份于06年8月刚刚产生的,还未正式发布的标准定义了如何将CIM绑定到WS上,并且如何通过WSDL解释。这是否预示着CIM开始发现重复发明轮子的坏处,开始向主流的WS靠拢?
其二,我在网络上搜索到了一封邮件,是2000年某人发给xml-dist-app@w3.org的信。我不知道这位作者Frederick B. Kintanar(fred@ntsp.nec.co.jp)的来历,但是他写给标准化组织W3C的这封信恰恰表明了,早在2000年,这位日本人(猜测)就已经发现了我现在担忧的问题。他提出将xmlCIM(可以认为和CIM-XML同等)列入W3C的一个XML相关技术的表格,并且在信中提到完全可以将SOAP中的信体替换为CIM的标准,从而用SOAP替代xmlCIM。下面是原信:
xmlCIM over HTTP
From: Frederick B. Kintanar <fred@ntsp.nec.co.jp>
Date: Tue, 8 Aug 2000 15:42:32 +0800
Message-ID: <000501c0010c$36ab3880$5c3b1cac@ntsp.nec.co.jp>
To: <xml-dist-app@w3.org>
I was looking at the survey of XML protocol techniques at
http://www.w3.org/2000/03/29-XML-protocol-matrix
.
I think it would be relevant to include the HTTP Messaging
incorporated into xmlCIM, the XML encoding of
the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CIM), being developed
by Distributed Management Task Force (DMTF) as part
of the Web Bas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WBEM)
initiative.
http://www.dmtf.org/spec/wbem.html
Microsoft has incorporated CIM into its implementation
of 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and I'm sure
it would be easy to use SOAP instead of the xmlCIM
<message> elements to carry CIM declarations. I don't
know whether a standard way to do this will emerge, and
how CIM and WBEM might eventually support a standard
XML protocol.
CIM is also related to Directory Enabled Networking and
LDAP, so their experiences interacting with directory services
may also be of interest to W3C.
Cheers,
Fred Kintanar
NEC Telecom Software Philippines
Cebu City
Received on Wednesday, 9 August 2000 03:42:53 GMT
如上两个因素能否看出WBEM有WS的趋势还不能下定论,但我总是希望朝前看些。结合SOA目前在MS和IBM的推动下已经蓬勃发展如此,很难相信CIM-XML可以取代之。现在有WMI和sblim分别在WIN和Linux平台下实现了CIM,WBEM端的很多工具也已经成型。事态还是需要发展的,需要慢慢来才能逐渐明朗。但我希望冒冒险,在现在这个阶段就预言CIM和WBEM向WS的转移,你赞同吗?